根腐病、茎基腐病和土壤本身状况有直接
关系,如黑龙江区域,7月初就进入雨季,一直持续到立秋,雨水较大且当地土
壤为黑黏土,不透气、持水量大,易导致沤根,这也是当地人参根腐病严重的主
要原因。
立枯病、猝倒病**方案:
发现病株,立即清除,使用《奥力克—青枯立克》100-150ml(病害严重可增至250ml)+大蒜油15ml+沃丰素25ml兑水30斤,进行植株和畦面喷雾(茎基部要重点喷施),3天喷雾1次,连喷2-3次病情得到控制后,转为预防方案。
注:畦面喷雾后可借雨水使药液均匀渗入土层下,兼杀土壤中立枯病、根腐病、锈腐病和根疫病等病菌
3、病害预防方案:
(1)畦面消毒:播种后、移栽前和早春出土前,使用青枯立克150倍液(100ml兑水30斤)+大蒜油1000倍液(15Ml兑水30斤)喷洒床面,借雨水使药液均匀渗入土层下,兼杀土壤中立枯病、根腐病、锈腐病和根疫病等病菌。
(2)种栽消毒:移栽时使用青枯立克150倍液(100ml兑水30斤)蘸根;
(3)重点时期预防:
立枯病、猝倒病:每年参苗出土后至展叶期,使用青枯立克70—100ml+大蒜油7ml+沃丰素25ml兑水30斤全面喷雾,3—5天一次,重点茎基部。
(4)重点区域预防:对往年发病区,使用《奥力克—青枯立克》100-150ml+大蒜油15ml+沃丰素25ml兑水30斤对植株和畦面喷雾,3—5天一次,连喷3次。
注意事项:
青枯立克与《大蒜油》复配时,须先加水后依次稀释(产品原药不能直接混合)。
立枯病病菌主要以菌丝体和菌核在土壤中越冬,参籽混杂菌核也可传带。菌核可在土壤中存活3年以上。翌春土壤温湿度适宜时,病菌萌发可直接穿透浸染植株,以后发病植株产生病菌,可向四周浸染、蔓延,扩大危害。
立枯病病菌对湿度要求不严格;生长适宜温度20℃~30℃。春季温度连续偏低、湿度大时易于浸染。在参苗过密、郁闷窝风条件下,植株发育不良,幼苗抗病力减弱,病菌易于侵害幼苗。病害通常较猝倒病要求温度稍高,发生稍晚。一般6月上、中旬开始发生,6月下至7月上旬为盛期,7月中旬基本停止为害。
病害预防方案:
(1)畦面消毒:播种后、移栽前和早春出土前,使用《青枯立克》150倍液+《地力旺》300-500倍液喷洒床面,借雨水使药液均匀渗入土层下,兼杀土壤中立枯病、根腐病、锈腐病和根疫病等病菌。
(2)种栽消毒:移栽时使用青枯立克150倍液(100ml兑水30斤)蘸根。
(3)重点时期预防:
根腐病、锈腐病:高温多雨季节,一般6、7、8月份为病害高发期,使用《青枯立克》70—100ml+《大蒜油》5-15ml+《沃丰素》25ml兑水30斤进行喷雾,3—5天一次。
立枯病、猝倒病:每年参苗出土后至展叶期,使用《青枯立克》70—100ml+《沃丰素》25ml兑水30斤全面喷雾,3—5天一次,重点茎基部。
(4)重点区域预防:对往年发病区,使用《奥力克—青枯立克》100-150ml+《大蒜油》5-15ml+《沃丰素》25ml兑水30斤对植株和畦面喷雾,3—5天一次,连喷3次。
人参锈腐病由半知菌门柱孢属所致。主要以菌丝体和厚垣孢子在宿根及土壤中越冬。
1-5年生参根内部普遍带有潜伏侵染的锈腐病菌,带菌率随根龄的增长而提高。当参根生长衰
弱、抗病力下降、土壤温湿度有利发病时,潜伏病菌就侵染致病。腐殖质黑土有利于发病。参
根发生烧须或其他损伤,易诱发病害。土壤黏重、板结、积水、酸性土及土壤肥力不足会使参
根生长不良,有利锈腐病发生。人参锈腐病病菌的潜伏期比较长,因此需要注重预防工作。
重点区域预防:对往年发病区,使用《青枯立克》100-150ml+《大蒜油》5-15ml+《沃
丰素》25ml兑水30斤对植株和畦面喷雾,3—5天一次,连喷3次。